过完元宵,春节的气氛逐渐淡去,又是一年新开始,迎接大家的除了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,还有夹杂在拂面杨柳风中的春雨。细细的雨丝,却是连绵不断,于是你的挡风玻璃上便涌起了细密的雾气,马路上一切都变得那么的朦胧!这诗情画意般的雾气,着实让司机朋友们颇为头疼,行驶视线被遮挡,无法看清前方道路情况及路面交通状况,给驾驶带来了潜在的危险。
开窗好还是除雾好呢?开车窗就得淋雨了。司机朋友可以打开空调并调至吹风档,这样干燥的冷风会在挡风玻璃上形成一道“风墙”,从而阻止水蒸气在玻璃上聚集,也能起到除雾的效果。切忌在行车过程中擦拭玻璃,以免发生意外!
雨天行车的难度在于雨水会影响视线,雨声会影响听力,加上雨天路面容易积水,摩擦力减小,影响制动。特别在夜晚,雨水反射的灯光会使驾车人产生目眩现象,使视线大受影响。雨天合理地利用灯光,才能有效保证自己的车被其他车辆看到!
但需特别注意雨天在高速上行驶千万别滥用双闪灯。首先双闪灯的穿透力不如雾灯,其次比如在高速路上开启双闪灯会给后面的车辆造成误判,分不清哪些是静止的哪些又是行驶中的,这样反而增加了安全隐患,所以不能滥用双闪灯。
那雨天行车是开双闪、雾灯还是远光灯呢?
01
能见度小于200米时,开启雾灯、近光灯、示廓灯和前后位灯,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60公里,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;
02
能见度小于100米时,开启雾灯、近光灯、示廓灯、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,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40公里,与同车道前车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;
03
能见度小于50米时,开启雾灯、近光灯、示廓灯、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,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0公里,并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。
所谓“水滑”现象就是雨天汽车在积水路面上高速行驶时,轮胎与路面间的存水不能排除,水的压力使轮胎上浮,形成汽车在积水路面上滑行的现象。雨天行车时即使是性能再好的汽车都有可能发生“水滑”现象行车中如何避免“水滑”或降低失控风险?
1
// 降低车速
只要是雨天行车,就一定要降低车速,这是一个基本常识。因为发生水滑现象,车速越快,失控风险越大。这样的正比关系也就意味着,较低的车速将大幅度降低后果的严重程度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在较低车速下,即便感受到车头的偏摆,只要稳住方向盘,车辆一般都是可控的,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。
2
// 避免紧急制动
驾驶员在发生水滑现象后,千万不要因紧张而采取紧急制动,这只会加剧车辆失控的风险。
正确的做法是,尽量控制住车速,不要猛踩刹车,缓抬油门踏板,尽量把持住方向,等车速降下来,水滑现象自然就消失了。
雨天出门务必要注意安全谨慎行车,控制车速,高高兴兴出门,平平安安回家!